退出

新闻资讯 > 金融聚焦

温州金融风险处置办揭秘:每位副市长挂钩一担保圈

信息来源:凤凰财经    2014-09-10 09:49    knroman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拆解成效显著的当地一家国内生产塑料薄膜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因过度投资、异地建设厂房、企业整体搬迁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巨额亏损导致资金链断裂,涉及14家在温银行机构贷款融资4.09亿元,涉及担保企业5家。

  同时,该集团还为6家企业提供对外担保,涉及金额2.84亿元。最终,经过近5个月的合力帮扶,重组方案落地,让担保企业脱困。

  “这实际上是一个并购、出让,到司法介入等多管齐下的处置模式。”一名参与协调的政府人士认为。实际上,前述塑料薄膜行业龙头企业的担保圈脱困,复制的基本也是眼镜大王胡福林信泰集团破产重整的模式。

  进入司法程序环节,处置担保圈风险割离,目前温州主要处置方式就是司法重整。由瓯海区法院受理的浙江信泰集团等5家企业破产重整,是目前最公开、详细的案例,并被国内司法系统认定为民营企业实现脱困转型,提供市场化、法制化的成功模版。

  具体的运作模式是,法院受理后,介入召开债权人会议和成立债权人委员会,最终经法院确认债权(含担保债权)等。

  根据重整计划确定的债权受偿方案,重整后抵押担保债权、职工债权、税款债权的清偿比例。接着,企业重整管理人将向法院申请裁定批准重整方案,一旦裁定批准生效,浙江信泰集团等5家企业将正式进入重整执行阶段。

  重整后,温州兴泰光学、瓯海梧田眼镜厂、温州美通达进出口公司将退出市场,予以注销。信泰光学的产业园及厂房将改建为温州最大的皮革鞋料市场。浙江信泰集团将组建温州海豚光学有限公司,实现从眼镜制造商到眼镜品牌营运商转型。

  至于营运的市场是否通过自身偿还余留债务,参与重整的法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风险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每个企业的生死均有周期性,这是无法保证的。”

  这是处置模板的大纲,但各家债务和营运特性决定操作细节,具体不尽相同。在进入司法系统处置之前,担保圈的处置更像是一场自我救赎的博弈。

  “瓯海有一家企业,当时欠七八家银行加起来大概是3700万的债务,民间借款十个人计1590万元。他说企业利润大约每年500万元,民间借款利率大概两分一年约300万利息,再加上银行的利息,500万利润刚好还利息。银行还贷后不是不贷就是缩贷,这样下去迟早会死。”浙江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温州律师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颜贻潘曾参与多场不良担保链参与处置。他代表企业方律师,披露了一个拆解过程中债务如何平衡的细节。“能否平衡,看似细微,实际与能否成功拆解关系密切。”

  这实际也是一个各方出让利益的博弈过程,这从瓯海这家企业最后确定的处置方案可见一斑。

  颜介绍,到最后,企业形成方案,七八家银行全部签三到五年借款合同,民间借贷利息全部停付,本金3年还清。

  还本金的来源在哪里?第一他每年有500万的利润,第二外面欠他的钱有1400多万,全部委托律师催讨。于是,律师团根据计划介入了催讨之列。

  金融机构仍有不同意见

  然而,也有当地多名银行风险处置的参与人士对这种地方政府主要官员挂钩处置的模式,表示意见不一。

  一名国有行高管称,官员表达的是地方政府意志,他们挂钩的担保圈核心企业往往是当地的行业龙头,成败直接影响到辖区区域经济。“这种债务处置的偏向性还是很明显的。”

  令银行最无奈的是,企业主用“假死”替代了以前闻之色变的“跑路”。 最基本的“假死”手法,是将房产抵押物虚假过户给亲朋,企业主仅缴纳交易税便可“清清爽爽”。甚至,一些银行人士认为,政府参与处置的过程,也往往被企业所利用“讨债”的缓兵一环。

  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现在,二审起诉(原案原告)对象中信银行,已经更改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了。但这次判决被纠缠在担保链上的企业官司输了,我们已经提起上诉。”浙江律师吴有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他所代理的温州市乐清市辖区内的这家制造领域的企业,因为银行2600万元的贷款,而卷入“担保”圈中,从初始的政府协调,到通过司法途径拆解,已达一年多时间。

  这是一个地方政府介入协调失败的担保圈例子。因为情况复杂,最终还是落入司法口,只能通过法院判决处置。是否如愿脱身,前途未卜。


关键词:  

         担保圈    金融风险    梧田    

 

关于金融范 | 产品和服务 | 公益活动 | 商务合作 | 汇款账户 | 招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KNROMAN Company 2013,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1472号 | 滇ICP备2022003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