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四问信贷数据大跳水 降息或迫在眉睫
信息来源:金融界 2014-08-14 10:08 knroman
但从数据来看,1万亿PSL并非导致7月信贷数据超预期下降的原因,即便有,也非常小。
首先,1万亿的PSL贷款在4月份就已经通过同业往来项目划拨至国开行的同业存款项下,这一划拨对4月份的金融机构存款数据具有较大的扰动因素。
4月份“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下称“表一”)比“中资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下称“表二”)的“同业往来(来源方)”多17645亿元,而3月份上述表一比表二只多6512亿元,4月单月增加超过1万亿元。
钟正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通过“同业往来”项划拨的PSL是4月份存款数据和M2余额出现较大背离的原因,但7月份上述两个数据变动较为一致,4月份划拨的PSL对7月份信贷数据影响较小。
也有业内人士称,央行的万亿PSL应该在6月份有所释放,进而拉动了6月份的信贷数据,但7月份应该没有信贷释放,否则7月份的信贷数据不可能如此低于预期。
“截至6月PSL肯定才放了两千多亿,这块有扰动,对信贷数据的效应还没消失掉。”钟正生表示。
降息迫近?
虽然市场对金融数据骤减的解读大同小异,但对后续货币政策的看法则存在分歧。
钟正生对本报表示,央行在8月伊始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想必已经对7月的货币金融数据了然于胸,但央行却像“变脸”似的,对物价上行风险着墨颇多,对经济下行风险只是约略提及,这应该充分表明央行不想全面宽松,只愿定向发力的倾向。
钟正生由此认为,考虑到当前数据扰动过大,均无太大参考价值,预计未来会逐步恢复正常,货币政策仍然没有突然转向的必要。
央行相关负责人昨日亦称,在剔除特殊基数、季节效应等因素后,7月份主要金融指标仍在合理区间运行,观察金融运行仍应更多关注主要金融指标的整体趋势性变化,而不宜拘泥于单个月份的短期数据波动。
目前来看,进入8月上旬后,贷款基本上每天保持着300亿~500亿元的增量,这也是支撑央行认为未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仍会保持平稳增长的理由。
但市场也有观点认为未来降息可期。
中金公司分析师黄洁和朱婕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昨日的数据表明,中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李慧勇则称,经济有改善、但基础不牢固,还需要加大既有政策的落实,尤其是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考虑到国庆节之后物价上升压力较大,还是提醒关注10月底前降息的概率。
还有资本市场观点认为,关于信贷低于预期的原因,市场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认为央行收紧流动性,另一种认为是银行或经济的原因,这两种解释对股价的影响迥异,如果是前者,则上涨逻辑被打破,但如果是后者,则上涨逻辑反而被加强。该观点倾向于后一种解释,认为如今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央行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未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降息 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