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新闻资讯 > 时事要闻

寒露至,秋意浓,正是人间最美时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    2025-10-08 14:05    knroman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今日寒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若说白露是暑气退场、凉意初萌的信号,那么寒露便是由凉转寒的明确转折。随着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继续南移,北半球地面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不断减少,气温继续下降,露水变得更冷,快要凝结成霜,故为寒露,英文表达为Cold Dew。

寒露时节,北方已步入深秋,蝉声渐隐,残荷寥落,却有菊花怒放、红叶染霜,勾勒出一幅深秋静美图景;而南方则秋意初显,层林尽染,红黄交织,别具一番俏丽风姿。寒露还是秋收、秋种、秋管和秋耕的关键时期,农谚有“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晚种一天,少收一担”“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等说法,提醒人们把握农时,顺应天时。

寒露传统习俗亦丰富多彩:登高望远、赏红叶、吃芝麻、吃螃蟹、饮菊花酒等。此外,在江南地区还有“秋钓近边”的说法。因为岸边的水浅温宜,鱼群聚集,正是垂钓好时机。

万物在寒露时节枯荣交织,山川大地景色各异:寒树栖鸦、荷残蝉静、丹桂飘香……这般秋意,早已被历代文人墨客融入诗篇,成为流淌千年的文化印记。比如,白居易用“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写秋日凉爽寒意,元稹以“寒露惊秋晚”点明时序悄然,戴察通过“月白露初团”勾勒出寒夜微露的静谧场景,王安石笔下的“寒露入暮愁衣单”传递客途孤寂,陆游则以“千岩万壑秋”抒发病愈后望见满山秋景的豁达心境。这些诗句让寒露的景致与情绪,跨越时空依然能触动人心。

秋意浓,寒露至,恰逢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不妨暂别忙碌,趁着秋风正好,与亲友同行,看万山红遍,感岁月清欢,在静美与斑斓的秋景中,感受“阅尽满眼秋色,最是人间值得”的惬意与美好。


关键词:  

         寒露    

 

关于金融范 | 产品和服务 | 公益活动 | 商务合作 | 汇款账户 | 招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KNROMAN Company 2013,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1472号 | 滇ICP备2022003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