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新闻资讯 > 专题策划

雾霾经济学实际上并不“经济”

信息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3-12-15 01:39    knroman

雾霾经济学一夜走红,“霾里淘金”几乎成为灰暗世界的一抹亮色。

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环保产业以及相关企业终于咸鱼翻身,借雾霾之势迅速攀升。市场上,但凡与空气治理相关的概念产品,无疑不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据最新空气净化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空气清新机实现量额的同步大幅度攀升,零售量累计同比增长70.9%,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86.9%,到2015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亿元。

更大的市场机会来自政府的空气治理行动。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三大区域地区和九大城市群,共涉及107个城市,进行大气污染专项综合治理。

同时,国务院9月12日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及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经济上预计可拉动GDP增长2.39万亿元,其中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环保产业产值将增加1万亿元以上。有乐观者判断,这将催生和带动多个高达百亿的细分产业组成的空气治污产业群。

一场雾霾拯救了一个产业,这样表述一点也不过分。但实际上,仔细算来,这实在不是一个划得来的经济账。

数据显示,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而据某环保组织测算,过去5年来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仅公众健康损失已超过6000多亿元。

这只是显性雾霾损失。还有雾霾对精神、心理、情绪等隐性影响,是用经济的手段无法测量的,而其影响却无时不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路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这种无奈与哀伤深刻影响着幸福指数。

还有一个风险我们也不能忽视。雾霾现象的出现也必然引起社会资源流向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既定战略目标,延缓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这其中 所包含的时间成本更是中国当前发展不堪承受的。事实上,很多发达国家治理雾霾几乎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已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很显然,与空气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的庞大经济损失与健康威胁相比,防治污染催生的经济收入大大入不敷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发达国家治理雾霾问题的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雾霾很轻,代价却异常沉重。本质而言,雾霾天气就是一个生态的灾难,无论从中产生怎样的天量商机,都不值得“庆幸”。雾霾红利暴增已经敲响了生态治理的警钟,事前预防远远比事后修补更为重要,希望从中可以发现中国未来改变发展思路的契机。


关键词:  

         雾霾    经济学    

 

关于金融范 | 产品和服务 | 公益活动 | 商务合作 | 汇款账户 | 招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KNROMAN Company 2013,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1472号 | 滇ICP备2022003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