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提高金融危机免疫力
信息来源:金融范 2017-11-03 09:42 knroman
“危”“机”不可分 在“危”中看到“机”
按照传统模式和一般看法,美国或全球经济危机“十年一循环”,这似乎成了资本主义内生系统中躲不过的“周期魔咒”。苏瑞娜则认为,美国未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历次贷危机后,美国加强了金融监管;二是经历过调整之后,美国经济近年来开始回暖并逐年稳定增长。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拥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净化的能力,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步完善,也正逐步打破‘周期魔咒’。”苏瑞娜说。
卞永祖对此表示认可。他援引权威数据称,近几年,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较好,通货膨胀率(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在预期水平之内,就业率和经济增长保持稳定。
卞永祖也提出一些隐忧。“华丽的数据背后存在一些负面信息,包括信用卡坏账率达到新高,房地产价格飙升,就业多集中于旅游业、金融行业甚至季节性行业等。虽然特朗普提出‘回归实体经济’,但近些年来美国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虚拟经济仍占据很大比重。”
目前,美联储正进行缩表(资产负债表缩小)和加息(中央银行提高利息,以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或减缓市场投机等)。卞永祖说,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对利率更加敏感,加息对其影响较大,如果美联储掌握不好分寸,很有可能引起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预估金融或经济危机,或许本身是一个悖论。”苏瑞娜说,目前,全球正逐渐摆脱传统观点中的“供需问题”导致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更多的是“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危机,这种危机具有“不可预测性”。“如果我们假定在一定周期内会发生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那么预测本身就会成为一种‘不确定性因素’,由此产生的保守主义便会破坏正常的经济运行轨道,真正引发经济危机,进而完成危机循环中的‘自我验证’。”
苏瑞娜认为,金融危机仍会不定时发生,但并不完全是有害的。站在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危机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危机过后往往伴随着科技或经济的爆发性创新和增长。“重要的是从‘危’中看到‘机’,危机给了经济体试错的机会,因此也就有了改进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危机不断增强对危机的免疫能力。”苏瑞娜说。
卞永祖也认为,危机在某些情况下可为中企带来开拓国际市场或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机会。
“拉动内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防范风险
苏瑞娜和卞永祖都认为,在2008年,美国是全球不可替代的第一大消费市场,其金融动荡引发的经济危机必然波及世界市场。中国“救市”行为主要的原因也在于看重与美国市场间的贸易往来。
“十年时间,中美两国的经济和市场都有了新变化。今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卞永祖认为,在假定再次发生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与2008年相比,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度降低,拥有了更强大的内生经济系统,这也意味着拥有了更强大的抵抗能力和更健全的应对措施。
卞永祖说,目前,中国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补齐工业发展短板。一方面,积极在缺乏竞争力的领域进行投资。另一方面,进一步限制过剩的低端产能。此外,还应练好内功,对一些银行坏账等金融乱象严格监管,净化金融体系,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数量充足且逐步增加,人民币信誉度提高、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对于应对金融危机都是利好消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可减少外币汇率涨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拓展中企的市场空间,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对外投资。”卞永祖说。
关键词: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