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今日推荐Recommended

《国际经济学》

作者:克鲁格曼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推荐理由: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



 

  华尔街的肉
作者:读安迪·凯斯勒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
页数:201
 
  • 作者介绍
  • 内容简介
  • 推荐理由
      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

      华尔街的“全明星”分析师,加州Velocity资金管理与投资公司创办人之一,美国金融市场的畅销书作家,长期为《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福布斯》等知名财经媒体撰写投资专论。

      凯斯勒原在AT&T贝尔实验室担任芯片研发程序设计师工作,80年代被挖角至潘恩•韦伯(PaineWebber)投资公司,1989年起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任半导体产业分析师。1993年后转入风险投资行业,曾经创下当年全美盈利率第四的对冲基金,并成功规避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创造了华尔街的奇迹。
      身为分析师,你必须比别人更早做出预测,而不是报导已经发生的事实。

      每个月打一百通电话,每年至少得拜访每个客户一次。

      一天可能有八到十场一对一的会议,再加上团体早餐、团体午餐和团体晚餐,还有舟车劳顿。

      我发现,极少分析师永远正确,分析师的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是令接触你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股票的预测正确与否反而没那么重要。 华尔街肉场秀,你做的并不是分析师工作,你从事的是娱乐事业。

      我们全都在超现实、荒诞不经的赌场里工作。

      谁是你的衣食父母?是投资大众、还是各大企业?华尔街研究界的基本问题是——它不再是服务投资人,而是服务投资银行业者。

      享誉世界的华尔街策略大师、互联网时代的传奇基金经理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继《操纵金钱》之后的又一本力作。

      1985年,26岁的贝尔软件工程师安迪•凯斯勒成为潘恩•韦伯投资公司的投资分析师。在此之前,他对华尔街一无所知。而在此之后,他不但成为业内排名第二的金牌投资分析师,更进入摩根士丹利,成为科技股分析的灵魂人物。当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在2001年的华尔街腐败风暴中纷纷落马之时,凯斯勒却早已神奇地全身而退,成为华尔街最成功的基金经理。

      这是产业分析师现身说法,对神秘的华尔街的揭密之作:回顾自己担任投资分析师的20年生涯,安迪•凯斯勒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将读者带入一个光怪陆离的华尔街世界。在这里,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华尔街的稀奇古怪、百态尽出,更能一窥华尔街传奇人物奎特隆、格鲁伯曼、米克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更是曾经的圣杯分析师对现代金融体制病症做出的深度诊断。安迪•凯斯勒结合轰动世界的斯皮泽调查事件,对华尔街20年来的变化和目前存在的体制问题做出了入木三分的观察和分析,使读者能穿透华尔街炫目的利益光影,对这套金融机制有更透彻的了解,从而对金融的未来有更真切的把握。
      在20年的华尔街生涯中,安迪·凯斯勒说他始终如履薄冰。这位被誉为“全明星分析师”的基金经理,在中国股市漫漫熊市结束之际,来到中国,被他的欢迎者们誉为“鹰之行”。但安迪·凯斯勒却认为自己不是鹰,而恰恰是一块“肉”,一块正从股市“绞肉机”里全身而退的肉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演讲开始之前,安迪·凯斯勒先给听众做了一个“美国秀”:台上放起烟雾,凯斯勒头戴礼帽,挥着魔术棒从后台走出。这个娱乐化的出场似乎意味着:能在华尔街玩转资本魔方的个个都是魔术师。
      凯斯勒演讲前一天,也就是11月29日,沪市窜到了2100点,创了近五年新高。在场的国内基金经理们都认为,“股权分置”结束后的中国股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持续大牛市。在这样的行情面前,“凯斯勒方法”无疑能让中国的投资者们多一点理论准备。

      中国:理想中的“魔鬼市场”
      来中国之前,凯斯勒的两本书,《华尔街的肉》和《操纵金钱》已经在中国出版。在《操纵金钱》一书里,凯斯勒写道:“很久以前,我就打定主意绝不在亚洲投资。”他认为,在“美国思考、亚洲流汗”的现行生意机制下,仅以制造业为主的亚洲公司,还“没有赚到任何钱”。
      而现在,凯斯勒忽然在中国市场发现了投资机会,他表示已通过QFII和对冲基金的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2001年,凯斯勒成功避开了网络股灾,从华尔街的“绞肉机”里逃出后,对知识经济下的财富流动路线进行了5年的潜心研究,决定重出江湖。
      在凯斯勒看来,中国是一个理想中的“魔鬼市场”,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新技术应用的前景几乎是无限的。在这一点上,中国显然优于印度。
      “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人非常多,而对于这么大的市场来说,只有中国的企业才最了解也最有机会向他们提供这种中国式的服务。所以我讲的创新不一定是产品,不一定是笔记本电脑或者是电话,而可以是一种只有在中国才能用到的服务,这样的服务不可能由硅谷的哪家公司,或者印度的哪家公司来提供。”凯斯勒对《财经时报》记者说。

      从“令人作呕”的分析师到“斧头”
      1985年,26岁的凯斯勒穿着褐紫红衬衫、宽松长裤前去潘恩·韦伯的研究部面试。这副行头正是当年刚流行的“科技怪客时尚”装束。他这身打扮显然与华尔街格格不入,一位当年的同事在路上碰到他,知道他的意向后大吃一惊。
      在面试前,凯斯勒对华尔街几乎一无所知。但他在贝尔实验室电机工程师的履历,让研究部主管很感兴趣。在主管的热邀与3倍薪水的诱惑下,他开始给“了解华尔街的朋友的朋友”打电话进行咨询,却遭到其中一位的怒斥:“你是个白痴吗?接受这份工作!”
      就这样,凯斯勒成了一名半导体产业分析师,当时的华尔街充斥着各种分析师,“他们负责你所能想到的每一个产业:石油分析师、零售业分析师、饮料分析师、汽车业分析师、保险业分析师……多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凯斯勒说。
      在经过了最初的摸索后,凯斯勒迅速进入了角色。
      1986年7月,英特尔公司发生前所未有的巨额亏损,凯斯勒却将之评级为“买入”。因为在亏损的迷雾中,他比别人更早看到了公司在亏损、关厂、裁员后,营运成本的迅速下降。当时公司股价曾跌至16美元。但半年后英特尔开始狂飙,一直涨至60美元。
      事实证明凯斯勒做出“买入”建议的时候,确实是公司股价的最低点。这是凯斯勒第一个经典战例。如此几次后,凯斯勒成为科技股尤其是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的“斧头”——华尔街把那些做出评论后,会对股票走势产生明显影响的权威分析师比喻为“斧头”。
      随后凯斯勒一发不可收,他不仅成为了业内排名第二的金牌分析师,更跳槽到了摩根斯坦利,成了科技股分析的灵魂人物。
 

 

关于金融范 | 产品和服务 | 公益活动 | 商务合作 | 汇款账户 | 招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KNROMAN Company 2013,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1472号 | 滇ICP备2022003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