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信息来源:金融范网站 2013-12-05 18:34 knroman
(2)普通民众对于风险及保险意识滞后。这点与上一方面相同,由于保险业在我国真正的发展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20几年。老百姓对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很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对部分城市居民的调查表明:对保险“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 ”的人分别只有1.7%和18.6%,而44.6%的人还处于“不太了解”状态,另有8.2%的人对保险一无所知。根据《保险法》和中国政府对入世后外资进入我国保险业的有关规定,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的份额宜控制在3%至5%之间,之后,这个比例也不宜超过10%。所以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公民的保险意识在慢慢增强。我国民众对于防范风险的意识是十分滞后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社保不够完善,而一份社会保险对那些年老没有生活来源的农民们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国人投保有很多误区,比如很多人只为小孩保险而自己不保,对其他方面的保险不够重视等。
(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由于我国保险业曾经停办20年之久,由此造成我国保险人才培养的断层。而且现大多数保险公司都采用人海战术,大批量增员,不管什么人都要,没读过书的,小学刚毕业的,初中学历的等等什么人都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各类保险从业人员70余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居然不足15%,而且很多保险推销人员由于缺乏保险及相关知识而导致一些误导夸张的陈述,职业道德的缺乏而导致推销过程经常出现恶意招揽,诋毁同业竞争者等现象。我们经常在家里接到某某保险公司的电话,类似骚扰电话式的推销手段让我们不厌其烦。这些行为严重地损坏了保险企业的形象。我认为保险行业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充满责任,能够帮助客户规避风险的一个行业,那些很多文字都不怎么认识的人,如何能向客户解释好保险条款?如何能向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保障呢? 我认为从业人员素质对于保险行业是一个亟需改善的地方。 我国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着眼于上面提出的各种问题,尽快进行行业的调整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并且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决定了市场开放的必要性,而通信、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又为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技术条件。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保险全球化是指保险业务的国际化和保险机构的国际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保险业国际化的趋势将不断加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开放本国的保险市场以吸引外国的投资者。
保险规模大型化和保险机构的联合与兼并的趋势,保险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体现在保险标的的价值越来越大,巨额保险增多。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从事保险的机构越来越多。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各种及其设备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所以价值就越来越高,同时风险的影响面由于经济主体间关系的日益紧密也越来越大。因此,巨额保险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保险机构的规模也日趋庞大。竞争白热化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从而加速了保险机构之间的联合和兼并。
养老保险将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亮点。目前很多国家正在进行退休及养老制度改革,我国也不例外。这类保险的需求正日益增大,未来保险公司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讲取决于在该领域的表现。现有的保险公司将向客户提供更多的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并逐步向金融服务公司转型。
我对我国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的建议:
(1)使市场竞争有序化,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等。中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一种不利于竞争的寡头垄断的环境中。中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我们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和完善的保险运行机制,加快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国内保险业的不良现状。
(2)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前文中已经叙述了很多,保险行业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充满责任,能够帮助客户规避风险的一个行业,所以从业人员的素质格外重要。另外因为其素质不高已经使保险公司在公众的印象里抹黑,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文化水平也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
(3)加强对保险业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保险业的认识。这点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重滞后。老百姓对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很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宣传让普通民众都认知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这才是治本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更能普遍提高民众的防风险意识,一举而两得。
关键词:
保险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