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新闻资讯 > 宏观经济

七省市超25%债务年底到期 警惕地方卖资产甩包袱

信息来源:和讯网    2014-08-27 10:40    knroman

  七省超25%债务今年底到期

  地方国企改革助力化解债务风险

  专家:警惕地方政府通过卖资产“甩包袱”

  高额的地方债务压力正在不断冲击地方政府的神经,而国企改革成为其解决债务困境的一剂“良药”。《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个省份了解到,各地政府正在加速推动地方国有企业通过剥离资产、兼并重组等举措,使处置不良资产和增强国企运营效率同步并行,以此助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报告称,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期限较短,美国市政债期限平均在15年左右,而我国不到5年。2014年、2015年到期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将有4.2万亿元。厦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吉林等地债务剩余期限较短,2014年底到期的债务占比超过了25%,短期偿债压力剧增。

  “实际上,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可以看做是推动本轮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等过半数省份已经公布了各自的国企改革方案,其中无一例外都包括“推进股权多元化减少国有股份比例”等内容。

  记者查阅地方债务审计结果发现,从债务率水平,即债务相对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占比而言,北京居首、重庆次之。北京、重庆、贵州、云南、湖北、上海、吉林的债务压力最大,总债务率均超过80%,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均超过70%。尤其是北京市,不论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还是总债务率均居于首位,两口径债务率分别高达98.93%和99.86%。而上述城市的国企改革方案中均透露出希望借此缓解债务压力的意图。

  作为全国范围内偿债压力第二大的重庆市,其公布的方案显示,一方面,大多数竞争类国有集团及所属国有企业,将通过引入增量或转让减持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手段,加快处理闲置、低效、无效及不良资产。方案中还将把25家市属国有重点企业110个项目推向社会,推动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重庆市还将在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公共领域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并引导各类资本进入,缓解一直以来地方举债投入较大的困境。 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些地方国有企业,如果自己运行效率不佳,而且市场有人愿意进入,正好可以引进社会资本,通过资产交易、合作等方式,把民营资本引进来,这有利于搞活地方国企,也可以把政府的资金置换出来。”赵全厚认为,这种做法既能缓解地方债务压力,也能通过新的投资增加地方政府财力。“我觉得这种方式应该鼓励,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他表示。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年初,弘毅投资以总价近18亿元受让城投控股大股东上海城投总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29875.24万股股份获批。格力电器、格力地产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珠海市国资委将不超过格力集团49%的股权通过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6月17日,四川国资委批准旗下的四川富润企业重组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商业集团率先进行国资国企改革,非公有制持股比例在30%至49%之间。

  “地方国企改革正好可以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相结合。”一位地方国资系统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这不单单是卖国有资产还债这么简单,目前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更好的办法是进行债务重组,通过混合所有制,引进民营资金,盘活不良资产,并且在改革过程中,提高国有资本的回报率,从而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债务压力。虽说地方债有相当一部分去向不明,但总的来说还是投资,最终还是以资产的方式存在。将这些资产盘活,仍可解决相当一部分地方债务。

  “事实上,2011年,为了缓解地方债务危机,曾经出现过地方政府大举减持国有股套现的情况,”国资系统专家对记者表示,相比较下,地方政府推进地方国企改革,一方面可以处置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稀释来引入战略投资方,既可以共担风险,还可以盘活资产增强国企资本运营效率,这对于缓解债务压力无疑是双赢。

  “然而,这也不排除在巨额地方债务偿债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更为激进的做法,例如通过卖资产‘甩包袱’,甚至也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隐患。”有专家表示。




 

关于金融范 | 产品和服务 | 公益活动 | 商务合作 | 汇款账户 | 招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KNROMAN Company 2013,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1472号 | 滇ICP备2022003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