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年
信息来源:武汉晚报 2013-11-28 16:15 knroman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结合就业形势、自身的能力,确定明确的就业目标。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中,都发现有相当数量学生存在择业目标不清晰、择业活动盲目草率的问题,比如,海投简历、四处赶场子参加招聘会,结果是既浪费精力,又浪费金钱 ——有调查显示,仅简历浪费就达20亿,还因为赶招聘会而影响了求学的时间,也进一步影响就业竞争力。
反思
大学生就业难
根源在“千生一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的比例偏低。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熊丙奇分析,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首先,我国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学校办学没有个性,千校一面,这很难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招工难。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个性,能力和素质不高。不少学生只是有“大学生”的身份而已。
缺乏办学自主权的学校,办学听命于行政,也采取只对上负责的态度,加之办学只有行政评价而无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因此,也就围绕行政指标转。制造光鲜的就业率数据,向上交差,是行政办学的典型表现。
其次,在大扩招中,不少学校采取规模化办学路线,选择办学成本低、容易开办的专业作为扩大招生的突破口。这造成一些专业设置泛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失衡。比较典型的是一些人文、社科专业,高校的培养规模,远远超过社会需求。学生在报考时,就知道未来就业困难,可为了混一张文凭,却不得不选择报考这些院校、专业。
再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未能形成良性循环。
总体看来,我国大学生的比例还不高。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并不高(统计显示,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3.1%)。而众所周知,服务业是吸收、容纳大学生最多的领域。
熊丙奇称,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大学拥有办学自主权,才能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千生一面;也只有大学拥有办学自主权,才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动,调节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