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企业试水附加金融业务
信息来源:凤凰财经 2014-08-07 09:59 knroman
“支付2.0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快钱的角度来看有两个方向:营销场景和金融服务的叠加。”8月6日,快钱公司副总裁周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周萍认为,支付业前面1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个初期阶段已告一段落。2014年的数据显示,快钱现已覆盖超20个行业逾300万家企业客户。
支付平台做金融服务被视为水到渠成,因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可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自然就可做一些贷款业务。
而营销的获客和留客功能也都可以附加在支付工具上。比如,在线下的场景里把支付、库存管理、SKU、收银全部整合在一起。针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帮企业做更精准的营销。
无论是2.0时代还是初级阶段,风险控制都是支付平台的命脉。当日,快钱公司副总裁兼风控负责人顾卿华还详解了支付业典型的风险案例和风控模型。
支付犯罪更加复杂化
顾卿华表示,这两年来的风险案件出现新的趋势,移动设备、无卡消费(无需银行卡,仅凭卡号、密码或验证码授权等)的风险在加剧,敏感数据和信息泄露的危险也增多,支 付犯罪也出现集团化、复杂化和组织化的趋势。
风控整体流程为,每一笔交易进来都会过一遍风控系统,检查是否有风险特征。有问题的交易会被拦截下来,或发到商户、发卡行做进一步调查。出现问题的客户被延迟清算、终止服务,并加入黑名单,配合监管和司法机关调查。
具体来说模型怎么做,怎样识别交易中潜在的风险?
举例来说,通过IP的定位来发现。正常消费交易,每个人可能就三、四台设备,如果一个人刷卡在十几、二十台设备上进行消费,就是异常行为。另外,每张卡的卡密,一串卡号码包含很多信息,这张卡是谁发的,借记卡还是代记卡,其他的信息都可以看得到并做出分析。
这是对交易本身信息的分析,包括消费的频率、低级的校验等。此外还会跟商户有一些数据的共享,包括正面数据、侧面数据以及建模。
但实际情况是,有的风险拦都拦不住。例如广州一家机票代理公司,在2013年10月的三天内发生15笔盗卡,金额7万元,特征是高频率消费、短时间、购买有异常。快钱的监控人员第一时间就通知了商户,但是不法分子以长期合作和投诉威胁,机票代理商还是出了票。问题接踵而至,交易的信用卡是盗用的,不法分子拿到折扣很低的机票,再销售给正常的消费者。
从5月份左右信用卡购买机票有一个飙升的趋势,监测到这一情况,快钱直接派人到航空公司客服常驻,一涉及伪卡投诉就转到快钱团队受理。包括在机票的挂起、机票的撤销、核验信用卡、核验身份等。到8月份左右,信用卡的欺诈明显有所下降。
虽然技术和模型已经较为完善,但风险事件仍然高发不止。央行今年4月起暂停了八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新业务接入,至今未放开。
风控难点在于,首先,参与方太多协同合作较困难。支付要跟监管机构、公安、银行、支付公司、银联、商户、消费者均有接触,各方协同困难是目前管控不力一个重要因素。比如盗刷案件被快钱拦截后,这个商户这张卡都会被禁止交易,但是在别的支付机构或另外的POS机上还可能可刷卡。只有包括上下游机构同时将这张卡禁止,整体信息安全才能提升。
其次,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也很考验平台的系统。以快钱为例,每天有上百万的交易,商户也有超过百万,大概有上千万张卡信息在体系内流转。顾卿华称:“这么大规模的交易,靠人工是没法做的,必须要有强大的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试水附加金融业务
顾卿华还介绍,快钱在支付行业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客户数据,而这些中小企业客户,在支付之外同时还有其他的需求,如理财、融资需求等。
包括快钱在内的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试水附加金融业务。除了快钱之外,汇付天下等也已在为其企业客户提供小额信贷和留存资金的附加增值等金融相关服务。
数据是支付业涉足小额信贷的基础。“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支付平台上面能够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利用到大数据,会利用更大更密切的信息平台提供这种信贷服务。这样中小企业钱多的时候可以理财,钱少的时候可以融资等。”顾卿华称。
目前整个中小企业及个人方面征信格局的变化也促进了其发展。央行已发布《征信管理条例》,原来的第三方支付体系以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交易和流水作为征信基础。而顾卿华认为,如果从互联网的思维来考量,包括交易的行为、更广泛的行为都应该成为征信的基础和依据,若成行则很多机构都可以运用到大数据这一体系中。(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