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11家国企登陆A股 科创属性凸显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2-06-13 11:48 knroman
从推进首发上市到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再到探索多板块分拆上市,今年以来国企资本运作提速加力。《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已有11家国企在A股上市,科创属性企业显著增多。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国资委围绕上市密集发声,多地多家企业“后备军”蓄势待发,国企上市将迎来新高潮,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得关注,国有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将成为上市主体。
上市动作频频
6月6日,中钢集团所属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钢洛耐”)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首日涨幅超150.59%。
中钢洛耐2020年8月由中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重组而成,通过混改、员工持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公司经营由亏损近亿元到盈利连创新高。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指出,中钢洛耐要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成为全球高端耐火材料领域的领头雁;要深化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努力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要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规范运作努力成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之年,国资国企系统混改上市动作不断。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年内已有7家央企控股公司和4家地方国企在A股上市,其中不乏中国海油、中国移动等“大块头”。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表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实施,具有发展潜力、专业优势突出的优质国企纷纷选择适合的资本市场上市,今年以来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的创新型企业、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显著增多。
同时,国企分拆上市趋势明显。6月6日晚间,从海康威视分拆出来的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首发过会。此前,广电运通子公司中科江南正式在创业板上市,广州国资系统完成首例“A拆A”。
“分拆上市有利于理顺母公司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也有利于拓宽子公司融资渠道,实现子公司价值。”朱昌明称。
“后备军”蓄势待发
上市是国有资产证券化和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蓄势待发的国企不在少数。
记者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完成24家二三级企业混改。下一步,将稳慎规范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好混改后评价,推动深度转换市场化经营机制。同时,将积极探索股份公司股权激励,推动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加快推进化工实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优质资产和业务板块上市。
地方层面也在积极部署上市工作。江苏国资委旗下江西铜业近日公告,拟将控股子公司江铜铜箔分拆至创业板上市。广州市国资委明确,将强化资本运作,2022年力争新增上市公司2-4家,完成2家上市公司“二次混改”。通过将资本链转化为产业链,加速产业链与资本链对接融合,打造链网工程,做大产业规模。
浙江省国资委作为实控人的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波舟山港”)从2020年启动宁波远洋分拆上市,成功引进3家相关省属国企作为战略投资者,至上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去年9月获证监会受理。
“宁波远洋IPO后,公司将形成‘大A套小A’的上市公司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航运服务整体实力。”宁波舟山港党委书记、总经理宫黎明称。
关键词:
科创 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