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理财之辩:持股还是持债过节?
信息来源:网易财经 2017-09-19 17:58 knroman
再过两周就迎来“十一”长假,随着假期的来临,市场风险偏好也可能随之改变。因此,持股、持券抑或持币,成为摆在众多投资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近一个月来A股震荡上行,反映市场水温的一个指标——融资融券开始活跃。统计显示,自8月份以来融资融券规模一直攀升,最新数据显示,两融余额正在逼近万亿。
另一方面,近来上证50处于横盘状态,中小创反而有上行趋势,显示出风险偏好正在逐步回暖。不过,面对即将到来的长假,情绪层面可能会担心假期出现突发利空消息,选择持币、持券的投资人也大有人在,无形中对A股形成压力。
北京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认为,今年9月末或将面临较高的财政投放,度过月末后流动性有转松可能,可考虑债券逢高博弈的交易性机会。
周期股行情或未结束
近期股票市场出现一些风格切换的迹象,在上证50等“白马股”横盘,甚至小幅回调的同时,中小创较为活跃,这反映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不过需要注意,多数中小创股票并没有盈利支撑,赚到“快钱”的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在节前就卖出,股市下跌风险上升。
随着国庆节长假的到来,一些投资者害怕有不好的消息或外盘的影响会减仓,这样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
此前上涨较多的煤炭、钢铁等强周期是继续强势还是调整回落,市场的观点也不一样,市场的分歧在其间也表现较为明显,部分谨慎者会担心周期转弱带来的市场走弱风险。
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认为,从基本面的实际演化来看,尚不具有对股市形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并且谈论周期行情结束仍为时尚早,在当前时点更应该关注市场主线的演绎与动能的切换。
“一是全球定价的、供给侧改革深入的铜铝、有色,相对煤炭钢铁的持续性更强;另外一点是新兴领域上游,高弹性的新材料,比如说新能源汽车,表现在持续性和弹性会更大。”王君不认为周期板块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则认为,周期品后续基本面最容易发生的边际影响仍然来自采暖季供给收缩的范围和程度,采暖季的限产力度或不会弱于市场预期,在10月底之前,周期品的投资仍主要是寻找市场预期过低时的买入机会。综合考虑上周四、周五市场情绪的变化,本周应有加仓机会。
广东富利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樊继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证综指突破3400点再创新高的概率很大,即使市场有调整,调整的幅度也不会太大,应该能够维持在3300点以上。
“从短期数据来讲,今年数据季末效应非常强,作为旺季9月的数据不错,应该会比8月有环比改善;同时周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还会有结构性趋势。”王君向第一财经表示。
“一个月内市场风险不大,后面应该会有调整压力,但是调整级别不会很剧烈。接下来无论是政策主导产业的培育还是外资的流入,对市场都形成了中长期的支撑。”王君也认为。
“市场对于8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的消息基本消化,但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以及三季度业绩预告等数据来看,经济改善明显,这也是支持市场短期进一步上涨动力。”樊继浩说。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双双上涨。其中,CPI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4%;PPI同比上涨6.3%,环比上涨0.9%。
流动性宽松利好持券
考虑到持有股票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持有债券被部分投研人士看来,在当前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认为建仓时机已到,但不必操之过急,短期依然以赚取票息价值为主,但可考虑逐步拉长组合久期,也可以在收益率波动的过程中逢高买入赚取波段性收益。随着债券收益率难上的趋势确定,信用债票息价值也会较为突出,产业债配置价值或高于城投债。”中泰证券固收分析师齐晟便认为。
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当前主要靠逆回购到期来被动回收流动性,9月逆回购的到期存量不大,意味着20号以后随着财政存款的大量释放,央行可能缺乏有效手段来进行及时对冲,以收回多余的流动性,这或将造成9月末的流动性较为宽松,利好债市。
关键词: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