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货币加速贬值 “点燃”地区金融风险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2016-01-03 12:06 knroman

近来,拉美金融风险引发广泛关注。作为该地区第一大经济体,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汇率2015年“缩水”逾33%,在彭博追踪的16种主要货币中排名最末。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央行已相继调高了利率水平,但依然未能遏制本币贬值之势。纵观眼下的拉美地区,政治上左右翼博弈日趋激烈;经济上则遭遇本币贬值、结构性改革滞缓和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拖累,拉美经济再次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之下。
近期,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引发资本加速流出,新兴市场货币的命运不免让人揪心。据统计,2015年新兴市场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有巴西、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南非、墨西哥和印尼等国的货币,其中巴西货币雷亚尔和阿根廷比索“荣登”跌幅榜头两位。据悉,该币种对美元汇率现已连续下跌了五年,2011年至2014年跌幅分别为12.7%、9.6%、17%和10.8%。进入2015年,雷亚尔更是开启“断崖式”下跌模式,迄今已下跌超过33%。2015年12月30日巴西雷亚尔再度暴跌超过4%,创2011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不过略让人费解的是,巴西央行并未采取相关行动遏制本币贬值,理由是巴西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这足以应对巴西经济困境,减小美联储加息的伤害。
就在巴西央行等待汇率企稳之时,拉美其他国央行早已按捺不住。在美联储加息前约一周时,秘鲁央行就率先将基准利率从3.5%上调至3.75%。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墨西哥央行次日即宣布将利率从3%上调至3.25%,并表示若不追随美联储的步伐可能会导致本币的进一步贬值,从而推升通胀。智利央行在上月17日调高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5%,哥伦比亚央行18日也将利率水平上浮25个基点至5.75%。
客观而言,在拉美地区货币超发、出口收入锐减、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导致资本大举外流的局面下,很难说上述政策能否遏制住本币下跌的势头。尽管有分析人士认为,鉴于美联储加息已被市场充分消化,拉美地区面临的短期冲击或有限,更何况拉美地区主要经济体货币在美联储加息前贬值幅度不小,已经释放了部分压力,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拉美地区金融风险正在上升。
从内部因素看,货币贬值、财政赤字严重、政府腐败问题已严重伤及基本面。从外部因素看,拉美地区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遇阻,令大宗商品市场步入寒冬,这使得众多以商品出口为生的拉美国家痛苦不堪。据悉,巴西央行日前已将对2015年经济的预期从9月的萎缩2.7%下调至萎缩3.6%,这是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另一大外部因素自然离不开美联储加息的影响。随着大量资本撤离拉美地区新兴经济体回流美国,该地区外汇储备大幅下滑,货币大幅贬值已成必然。况且该地区各国普遍拥有大量的美元外债,一旦货币继续贬值,企业或直接面临违约风险,甚至演变成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要知道,拉美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爆发过多次金融危机,皆因经济增速下滑、外债负担严重、通货膨胀高企、货币大幅贬值而起。由此可见,眼前的景象已具备了爆发危机的一些特征,执政者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关键词:
货币 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