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P2P投资者踩雷样本:为什么“受伤”的会是你
信息来源:新快报 2015-02-02 09:19 knroman
还记得《千与千寻》吗?千寻的父母看到有一处店铺里存放着大量新鲜的食物,按捺不住诱惑便疯狂地吃了起来,令她吃惊的是最后父母都已经变成了猪。40%的年化收益,8个借款人,9亿多元的待收,里外贷的爆雷让记者不禁联想起了这个电影桥段。其实不少踩雷的投资者,并非全是无辜,他们有的偏好投资自融平台,有的抱着快进快出打新的心态,还有的小散户盲目跟随大户进场,成为“接盘侠”。其实关于如何识别P2P的风险,已有不少资料可循,但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则不得不说,“no zuo no die”!
■新快报记者许莉芸
1
高息爱好者
“自融平台,才能将投资收益最大化”
爆雷案例:里外贷、中宝投资等
小月是资深的网贷投资者,从2010年开始就投资红岭创投这样的老牌平台。后来她发现,这种相对稳妥的收益已经无法满足她的投资欲了。于是,她开始专门搜罗自融平台投资。
“自融平台,才能将投资收益最大化,”小月对新快报记者如是说,“如果只是中介平台的话,养着风控、客服等团队也需要一大笔支出。如果是自融平台就不一样了,只要老板有实力,投资项目没问题的话,我可以获得更多收益。”
她举例,倘若一个项目的融资成本为年化40%,一般中介的平台仅为20%,“剩下的20%就让平台赚了,而自融平台直接就可以拿到年化30%、40%的收益,当然选择自融的平台。”她表示,自己会考核平台老板的实力、投资的项目。
●业内点评
“这种模式不可持续,”网贷之家CEO石鹏峰对新快报记者表示,选择自融平台,省去中间环节,这就相当于投资者要自己对自融项目做风控。更有业内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目前问题平台中约有四分之一涉嫌自融,成为P2P的头号杀手。
石鹏峰表示,投资里外贷时,不少投资者亲临项目现场考察,“很多大户知道里外贷涉及房地产投资项目,但是都认为自己能够把控相关自融项目的风险。”
地标金融总裁刘侠风表示,没有专业风控经验的普通百姓,很难真正去评估老板、企业的实力及真实的负债情况。
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联合创始人熊万高也表示,在经济平稳发展时期,年化24%的利息已经是一般企业的负担临界点,而且还是只能阶段性短期使用,超过这个数字,企业是根本无法长久支撑。
自融平台看似省去了中间环节扩大了收益空间,但需要承担经营、道德、监管等多重风险。盛融在线副总范斌认为,“P2P本来就是一种短期的债权投资行为,不应该抱有快速致富的心态只追求利益最大化。”
2
打新族
“在风雨来临前再撤资”
爆雷案例:天力贷、华容创投等
P2P也有“打新”族。打新指的是在平台开业期就进入,投资一月标,到期后立刻提现撤出的投资策略。一般平台这种时候偿付能力较强,只要不是存心跑路的平台,面对几百万元的待收,一定能想出办法进行解决提现,这样就确保了安全性。
“平台一般都采取高息开业,在这个节点投资,快进快出一定能狠赚一笔,”投资者海浪表示,“之前曾经考察过天力贷,我知道这个平台三个月之内肯定要出问题的,但应该不会那么快倒闭,所以我选择资金在一个月内进出。”虽然他踩过两次雷,但仍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表示,“在风雨来临之前再撤资。”
“明知必倒还再投,”里外贷投资者关真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去年11月有人唱黑里外贷,但里外贷依然坚挺”,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赌徒心态,“现在悔之晚矣”。
海浪表示,如果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即使平台放出的全都是假标,收到的资金全部存到自己的银行账户,那么月底时提现,至少支撑半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业内点评
谁都认为自己不会接棒,但是结果总要有人来埋单,这类投资者是明显的赌博心理。“不可能每次都踩在点上,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石鹏峰表示,也有上线当天就跑路的平台,如果比谁跑得快,总会有投资者踩雷。
比如2013年4月上线,存活仅6个月的天力贷,有不少投资者考察过后明显看出了该平台的问题,因为大额借款人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人因非法集资已被立案。但投资者依然进入打新,觉得玩一两个月左右应该没问题。但有不少投资者多投了一个月就踩雷了。
范斌认为,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有限,想每次踏准时点很难。“一般‘打新’有30%以上的收益,大家觉得只要前面三次不“中雷”就是赚了,但事实上这类心存侥幸搞击鼓传花投资人,往往每次都把本金和上一次收益一起投入到下一个平台上,只要出事,一定是血本无归的,”熊万高表示。
3
盲目的小白
“跟着大户有肉吃”
爆雷案例:里外贷、中大财富、科讯网等
对于自融平台而言,大户就是“金主”。一旦大户相继撤出,很自然会把平台搞垮。因此,当自融平台最早出现提现危机时,往往大户最敏感。大户投资者敏敏表示,“一般平台刚出问题,大户的资金肯定不让走,这时候我们不能慌,对外一定要维持稳定”,这时候大户与平台可谓是休戚与共。
关键词:
P2P 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