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改革契机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张环 2013-12-07 01:59 knroman
日前,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暨2013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在主题为“变化中的全球金融业:问题与选择”的论坛上,来自全国17家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变化中的全球金融业发表了真知灼见。随着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出台,人民币国际化再成焦点。与会专家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暴露了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缺陷,加之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这些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机。但在路径选择上,专家一致建议循序渐进,不宜过快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指出,随着经济地位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测算,大概10年至20年后,中国经济总量将接近美国,人民币也有望成为国际重要的储备货币。在这期间,中国必须形成对其他主要国家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目的是形成他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进而愿意接受人民币的各种国际功能。李扬也表示,从美元替代英镑的漫长进程、欧元启动的曲折经历、日元国际化的一波三折历史经验可见,一国货币要被国际社会接受为储备货币注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选择怎样的路径成为与会专家们讨论的重点,多位专家表示宜采用多层次、有步骤推进的形式。李扬认为,首先,我国需彻底改变现阶段的贸易格局,全面提升对外部门的竞争力,扭转对多数国家保持着贸易顺差的局面。通过传统的国际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此外,在国内建设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在全球设立若干人民币离岸中心,确立严格、可信赖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便利、低成本的交易机制促进支付清算体系国际化等,都是可行选项。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际金融研究》常务副主编宗良则将其归纳为“四个发展”加“一个基础”。具体而言,“四个发展”包含离岸人民币中心、货币互换、区域金融合作、贷款换大宗商品,“一个基础”则是建设人民币的全球清算体系。他将建设清算体系形容成连接其他阵地的“高速公路”。“只有高速公路修好了,这才意味着其他四条路径才能发挥作用。”他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强调,在这些路径中,人民币国际化应坚持将实体经济作为基石,特别是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首先作为第三方货币,在全球贸易的清算结算中得到充分运用之后,再延伸到金融等其他领域。”她指出。而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金洪飞看来,人民币国际化除了经济方面的努力,更重要是在文化影响力上下工夫。“人民币国际化,应保持中国经济稳定、政治稳定,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其他国家认同我国的文化和文明,这样各国才会持有我国货币。”
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多数与会专家建议将其摆在稍后的位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表示,中国尚不具备过早推进此项改革的条件。他认为,我国缺乏合理的生产要素价格体系,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还未到位,人民币汇率制度缺乏弹性,国内垄断部门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等等,过快放开并不现实。“未来一个时期,在包括理清要素市场价格、加快垄断部门的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扩大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改革完成之前,资本账户开放仍然应该采取渐进性和选择性原则。”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